新一代生态产城标杆
如今,新质生产力已成为驱动产业升级的核心力量,而2025全球消费电子展(CES)作为全球科技创新的风向标,不仅以前沿科技产品引发全球惊叹,更为全球产业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。今天我们结合CES的亮点,深入探讨新质生产力驱动下的产业升级路径与政策支持。
在2025CES展会上,AI技术成为焦点,几乎所有展品都融入了AI元素。无论是智能家电、可穿戴设备,还是工业机器人,AI技术的深度集成使得这些产品更加智能高效,端侧AI、智能眼镜等创新产品更是展示了技术落地的巨大潜力。例如,英伟达发布的“迷你”AI超级计算机和TCL的模块化AI伴侣机器人,能处理高达2000 亿参数的 AI 模型,使家电、汽车等产品进化为“认知主体”。
(图片来源于网络)
技术的突破不仅大幅提升了产品的智能化水平,为产业升级注入了强劲动力,更通过AI技术的普及,彻底重塑了传统产业的运作模式,开启了全新的发展范式。比如,通过端侧AI的应用,企业能够实现更高效的数据处理与决策优化,从而降低生产成本、提高产品质量。然而,技术突破并非产业升级的全部。CES展会的启示在于,技术创新必须与市场需求紧密结合,只有通过降低产品成本、提升用户体验,才能真正实现产业升级的核心目标。
(图片来源于网络)
CES 2025上,AI不仅是展品的亮点,更是产业升级的核心驱动力。然而,不少人认为,产业升级成功,中国经济的问题就能迎刃而解,这是一个误区。产业升级包含两个方面的提升,一方面是产业结构的升级,另一方面是产业能级的提升,而中国经济目前的核心问题在于分配,如果产业升级前企业家和资本方所占的分配份额是95%,升级后依旧如此。产业升级的核心贡献,更多体现在让人民群众以更低的价格享受更好的产品和服务,从而降低成本、提升体验。
(图片来源于网络)
举个例子,在长沙雨花区,工程机械产业集群正上演着 "老树发新芽" 的好戏。中联重科通过工业互联网平台连接全球40万台设备,服务收入占比从15% 提升至32%。这种从 "卖设备" 到 "卖服务" 的转型,不仅体现了企业对市场需求的深刻洞察,也印证了产业融合化发展的趋势——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的深度融合,正催生出一个万亿级的新市场。
(图片来源于网络)
所以企业需要了解,产业升级的最终目标不仅是提升生产效率和技术水平,更要通过优化服务体验、满足消费者多样化需求,让升级成果真正惠及人民群众。
(图片来源于网络)
政策支持是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关键土壤,国家层面高度重视科技创新,将人工智能作为战略性产业,推动实现各行业的数智化转型。
(图片来源于网络)
比如2024年中央财政科技支出增长12%,重点支持未来产业先导区建设;长沙雨花区2024年新增32个国家和省市创新平台,10个项目入选省级重点研发计划,技术贸易合同成交额达422亿元,稳居全省第一。此外雨花区还与国内唯一AI数据行业上市公司合资成立长沙雨花数据产业集团,并获批长沙市第二批数据标注基地。这表明雨花区正在积极推动AI产业链的完善和高质量发展。(信息来源:长沙晚报、潇湘晨报)
(图片来源于网络)
长沙雨花经开区也在以三大创新路径,树立全球产业升级标杆:第一,场景驱动创新,建立全球首个“全真城市试验场”,开放交通、医疗等8大领域真实场景数据,吸引商汤、大疆等企业共建解决方案;第二,新型研发联合体,由政府牵头组建“潇湘AI创新联盟”,推行“企业出题-院校攻关-市场验证”的敏捷研发模式,某智能穿戴企业研发周期缩短至11天。第三,数字基建超前布局,投资20亿元建设的“星城智算中心”提供每秒200亿亿次算力支持,配套的《数据要素流通指引》更开创“贡献值确权新机制,企业数据交易效率提升300%。
(图片来源于网络)
从 CES 2025 的前沿科技到雨花区的实践,新质生产力正在重塑全球产业版图。当 AI 技术突破 "奇点",当政策创新持续赋能,中国产业正在经历从 "跟跑" 到 "领跑" 的历史性跨越。站在新质生产力的浪潮之巅,我们正在见证一个更具创造力、竞争力和生命力的产业未来。
地址:长沙市雨花区韶山南路与环保大道交汇处(省国税局旁)